构式变体 | 怎么+地 |
构式类型 | 凝固型 |
构式特征 | 语法错配|语义错配 |
义项 | 0 |
释义模板 | 怎么+办 |
实例 | “怎么着?丁二掌柜快办喜事了吗?” |
形成机制 | 对于“怎么着”的来源,我们发现在玛琳娜·吉布拉泽(2005)的博士论文中有些较为具体的考证。她认为“怎么着”属于“怎么样”类词语,是“怎么样”类词语在宋代以后发展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而“怎么样”类词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汉语,其表达形式有“何”、“如何”、“如之何”、“曾”、“訾”等。到中古时期“怎么样”类词语的表达形式也丰富起来,有“怎”、“争、”“作生”、“怎生”、“作物(勿)生”、“作摩(麽)生”、“作没生”等。近古汉语的“怎么样”类词语发展得更为丰富。出现了“怎么”加“生”、“地”、“的”、“样”结尾以及“怎者”、“怎么”和“怎么着”。例句如下: 认为“怎么着”是由方言词汇进入汉语的还有冯春田(2006),他认为“怎么着”来源于汉语方言助词,如: |
备注 |
变项间关系 | None |
变项-常项关系 | None |
组块间关系 | None |
是否作主语 | 是 | 实例 | 怎么着我也不知道。 ###自拟例句### |
是否作谓语 | 是 | 实例 | 这件事怎么着? ###自拟例句### |
是否作宾语 | 是 | 实例 | 我本来没想怎么着,结果他非得惹我生气。 ###自拟例句### |
直接作定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带‘的’后作定语 | 否 | 实例 | None |
直接作状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带‘地’后作状语 | 否 | 实例 | None |
直接作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在‘得’后作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形成‘的’字结构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带宾语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带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被定语修饰 | 否 | 实例 | None |
被状语修饰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联合结构前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联合结构后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连谓结构前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连谓结构后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作介宾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独立成句 | 是 | 实例 | 怎么着? |
字面义 | 怎么办/怎么样 |
言外之意 | |
预设 | |
蕴含 |
感情色彩 | 中 |
语体色彩 | 口语 |
领域限制 | 方言 |
上下文环境 | None |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在语法上对“怎么着”进行定性分析,我们认为“怎么着”是一个独立的疑问代词。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语义出发,以语义和语法相结合的角度,对“怎么着”作为疑问代词的语义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我们借用了郭继懋(2001)提出的“情状”“方式”和“原因”等概念,阐述了“怎么着”分别和这三个语义特征的关系。另外“怎么着”作为疑问代词,也有着丰富的指称功能,我们分别从“特指”、“虚指”、“承指”、“借指”、“举例”等五方面探讨了“怎么着”的指称功能。接下来,我们结合“怎么着”的语义功能,对“怎么着”的读音进行了考证,并总结出“怎么着”不同语义功能所对应的读音。在语用方面,本文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怎么着”的句类选择以及其时代特征和语体色彩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对话语标记“怎么着”进行了鉴定并对话语标记“怎么着”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另外,我们认为“怎么着”在会话中还具有承接会话,在篇章中能够具有揭示语境变化,在会话中可以猜测并揭示会话含义的作用,本文对此一一做了分析。最后,我们深入探讨了“怎么着”在会话中如何威胁听话人面子等问题。由于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怎么样”和“怎么着”的区别,对此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做了一个总结。
现代汉语中,“怎么着”除了疑问代词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从语用条件来看,“怎么着”在后续句和使用主体的选择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语用模式和语用功能来看,“怎么着”可以用在引发话轮、应答话轮和反馈话轮三种模式中,其语用功能为引发话题、回应话题、转移话题和延续话题;从语用意义来看,“怎么着”的核心语用意义是“表达不满情绪”和“猜测会话意图”。
“怎么着”的词典释义无助于严格区别“怎么着”与“怎么了”。通过功能比较,“怎么着”“怎么了”都有了整体构式义,都具有动词、代动词的语法特征。但基于“怎么着”的稳定性和“怎么了”的复杂性,前者已经词汇化了,后者只是习语化了。
本文通过对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的“你猜怎么着”的考察发现,这一语言片段具有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是一个话语标记。其话语功能主要是提醒注意,根据前后句的语义关系可分为解释、预示转折和引入话题。话语标记“你猜怎么着”的形成经历了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已由 zhangjie 于 2020-10-28 23:56:50 修改 已由 王佳骏 于 2018-09-17 23:54:18 修改 已由 王佳骏 于 2018-09-17 23:54:18 修改 已由 zhangjie 于 2020-10-28 23:56:50 修改 已由 zhangjie 于 2020-10-28 23:54:23 修改 已由 None 于 2020-09-26 17:47:59 修改 已由 None 于 2020-09-26 17:48:00 修改 已由 None 于 2020-09-26 19:52:56 修改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