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设立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经过

  国内语言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有两个来自应用层面的推动力,一是对外汉语教学,另一个就是中文信息处理。北大中文系语言学专业要在新世纪继往开来,继续担当中国语言学排头兵的重任,就需要在原有坚实的学术传统基础上,拓展更大的研究和教学发展空间。为此,在北大中文系设立应用语言学专业,将是非常必要的。成立这样一个专业,一方面将更好地促进汉语语言学本体研究的新发展,为北大具有国际声誉的语言学研究传统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将为中国信息产业提供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培养出更多符合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具备文理交叉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000年12月份,在陆俭明老师为主的中文系一些语言学专业教师的倡议下,现代汉语教研室正式向中文系领导提出了设立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建议,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来对此加以评估。应该说,在中文系成立这样一个新的专业,并不是赶时髦,为追新才求变的一个即兴想法,而是水到渠成,在内外条件都已具备的情况下,顺应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大方向的一个切实计划。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北大副校长的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就提出了成立语言学系和计算语言学专业的建议,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个建议只实现了一半,那就是在80年代中期成立的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北大计算语言所自成立以来跟北大中文系在学术研究、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教师也非常重视将现代语言学研究跟计算机科学联系到一起,在各自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汉语研究的理论成果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途径。这些积累,都为在中文系成立一个文理科交叉的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奠定了基础。

  2001年北大中文系正式向学校提出申请成立新的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并得到教育部批准。自2002年夏季学期开始,北大中文系每年从高考理科生中招收10名左右的学生。这批学生进校后,按照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实行文理兼修的培养模式。目标是使得该专业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打下计算机和语言学两方面的基础,从而在进入高层次研究阶段,开展文理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中文信息处理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北大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北大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自2002年夏季学期开始具体实施,到目前(2008年春季学期),经历了近6年时间。这期间中文系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一直都关注着这个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根据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做出及时的调整。其中对该专业课程计划影响最大的一次调整是2004年年底,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林建华副校长出面,召集中文系领导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领导座谈,达成了两家单位共建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协议,从而更好地整合了北大的教学资源,使得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克服了以往跨院系排课的困难。因此,大体上,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学计划可以以200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一个时期,课程体系的定位基本上遵循“以文为主,以理为辅”的思路。在2005年之后,开始逐步过渡到“文理并重,融会贯通”的轨道上。

  下面列出了自2002年以来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几个主要版本。

  • 2002-2004年,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文科课程(语言学、文学、文献类课程)都跟一般中文系学生相同,在中文系内排课;理科课程则采取了几种不同的做法,包括:
    (A)到一些理科院系插班听课;
    (B)单独为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理科课程聘请老师开课;
    (C)由学生自费选修计算机软件双学位课程。
    上述这些情况使得该专业学生在选课时常常碰到与本系原文科类课程时间冲突的问题。这一方面给中文系的整个课程安排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使得对理科学生的管理成本相应提高。
  • 2005-2007 年,中文系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达成联合建设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协议后,该专业的理科课程,除数学类课程使用全校的数学公共课资源外,其他计算机类理科课程基本都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负责。每个学期两家单位的教务在排课时事先沟通好,使得该专业的文理科课程都能安排下,避免了时间冲突问题。
  • 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考虑到部分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反映理科课程的深度不够,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欠少,文学类课程的课时在教学计划中偏多等问题。中文系决定对现行教学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目前新的教学计划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后,中文系对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思路目前大体确定为:

  • 进一步完善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文理侧重上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 加强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学中环节的实践类课程,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为该专业学生争取更多的进入高层次学习阶段学习的机会。

北大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特色和毕业生去向

  北大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出口,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建设应该说是顺应了这个总的思路。本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目标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知识并重,力求在基础层面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同时,作为交叉型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侧重上的不同。如果本科阶段更侧重理科类课程的学习,将来有更大的可能性是进入计算机系或相关理工科院系深造,这条道路培养的是有中文理论素养的信息技术人才;如果本科阶段更侧重语言学类课程的学习,则本科毕业后更有可能继续在中文系或语言学相关院系深造,这条道路培养的是有信息科技素养的语言研究人才

  跟传统的文科系内的语言学专业相比,应用语言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更加突出实践环节。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安排中系统地设置学生上机编程以及参与科研活动的内容,包括:
  (1)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二、三年级的计算机编程实践课以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实践课,均包括上机实习内容,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处理、分析语言数据的能力。
  (2)北大中文系和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一些科研项目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题工作。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各类研究性课程和本科生科研课题计划(比如北大“挑战杯”科技竞赛)。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系统的,有效的训练。

  作为文理交叉的新的学科方向,应用语言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更适合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本科阶段形成的学习兴趣,对本专业的了解,选择适合的院系和发展方向。既有可能继续在中文系语言学相关专业深造,也有可能进入信息科学技术相关院系学习。

  如果本科毕业后就想参加就业,建议在下面这些行业中(但并不限于这些)中选择就业单位(没有先后顺序关系):

  • 出版机构,特别是以出版自然科学类图书或辞典工具书为主的出版社
  • 新闻媒体,特别是跟自然科学相关的专业类媒体(比如计算机类专业媒体)
  • 以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网站等
  • 文化产业
  • 中文教学与研究类单位

  下面是目前已毕业学生的去向。

  • 2002级应用语言学专业本科生7人,已于2006年毕业。
    其中5人读研。包括进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计算语言学专业1人,在北大中文系语言学专业读研2人,进入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读研2人;
    1人留在北大从事学生工作,1人进入中石油工作。
  • 2003级应用语言学专业本科生8人,已于2007年毕业。
    其中6人读研。包括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1人,保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1人,保送到北大中文系读研3人,保送到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读研1人;
    此外,考入人民大学计算机系读研1人,去美国留学1人。

撰稿人:詹卫东(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副教授)200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