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1 08:00:00 ~ 2012-02-01 08:00:00    



研究兴趣:
汉语语言学
发表作品:
1 《威廉.冯.洪堡的语言哲学研究》,(《普通语法》第17卷),斯图加特出版社,1979年,297页。
2《中国古典语法研究》,伦敦柯曾出版社,1981年,303页。
3《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7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年,480页。
4《社会主义与佛教徒的相遇:漫画家丰子恺》,奥斯陆:斯堪的纳维亚大学出版社,1985年。(该书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出版于2001年,另一个出版于2004年,并于2005年再版。)
学术论文:
1《古汉语语法新议》,见《东方学报》,1980年第41期,第126——148页。
2《论古汉语语气助词“咦”》,宣读于国际汉学界“第二次国际汉学会议”,台北:1989年6月,第471——503页。
3《“白马之争”中的不可数名词及部分与整体的解析》,见《给格雷汉姆的短信》,1991年,第49——66页。
4《中国逻辑学的“旁注”》,见《理解中国的思想:哲学之根》,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9——83页。
5《中国古代的知识观》,见《中国古典哲学的认识论问题》,纽约: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1——31页。
6《古代汉语中的“佛”——从古典的“佛”到三英尺高的“佛”》,见《许理和汉学研究纪念文集》,鲁汶和安普敦:格兰特出版社,1993年,第1——60页。
7《西方约翰?韦伯研究中国古代汉语的早期历史》,宣读于“汉学历史国际学术会议”,台北1992年4月17——22日。
8《中西方有关时间和历史的概念辨析》,见《中国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黄俊杰、许理和主编,莱顿:布瑞尔出版社,1995年,第49——72页。
9《中国古代的哭与悲》,见《中国传统文学的思想与精神》,艾伏仁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第317——422页。
10《荀子与第一人称代词的问题》,见《古代中国》,1997年第2期,第181——220页。11《孔子的乐——中的幽默》,见《哈佛亚洲研究》,1990年第50期,第131——161页。
12《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幽默》,见《东西方哲学》,1989年第39卷第3期,第289——310页。
13《前现代散文风格中的修辞》,见《中国文学中的哥伦比亚历史》,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81——908页。
14《漫画家丰子恺:具有佛教色彩的社会现实主义》,陈军译,杭州:西泠印社,2001年,175页。
15《“清”的语义》,见《中国文化中的情感》,艾伏仁编,莱顿:布瑞尔出版社,2003年,第32——108页。
16《名词“者”后的哲学》,见《庞朴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王守常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7《纪念廖冰兄》,见《远东文学问题》,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9——136页。
非正式出版物:
1《剖析中国的笑————中国文学中的无礼、傲慢与轻浮走向文化的历史》,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84年(再版于1993年)
2《庄子注释选集》(汉至清),第一章:逍遥游,116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1年;第二章:齐物论,242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2年
3《现代汉语的分析性句法》,第一章:246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1年(与北京大学陆建明、马真合作);第二章:160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2年(与北京大学陆建明、马真合作)。
4《古汉语中语法与修辞与拉丁文的比较研究》,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3年。


已由 中心助理 于 2011-04-09 15:46:38 修改
   阅读 14723  

返回  登录后可执行更多操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