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标记性的逻辑:来自代词竞争的证据



报告人曹晓玉
报告时间2021-04-29
讨论组语法信息与语言工程
关键词指示词和限定词指人的代词;人称;负面评价;会话含义;表情语言
摘要或简介

《人称标记性的逻辑:来自代词竞争的证据》是Ivy Sichel和Martina Wiltschko2021年在Languag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文中讨论的语言现象是在希伯来语和德语中,指示词和限定词可以指人,在一些语境中,会激活负面评价(N-effect)。但负面效应是选择性地被激活的,当指示代词被修饰时,就不能激活负面效应。
研究问题是(1)负面效应的分布是什么样的?(2)负面效应是如何进行语言学编码的?
关于负面效应的产生条件,(a)当指人时,有负面效应;指无生命物体时,没有负面效应。(b)本可以用人称代词时却选用了指示代词时,会产出负面效应。其中句法条件是人称代词能否替换指示代词,使用条件是指示代词是否有指别用法。
负面效应产生于代词的特征,因为指示代词是限定摹状词,缺少PERSON。指示代词没有编码PERSON,所指不是潜在的话语参与者,仅仅是个被指称被讨论的话语客体。物化(objectification)是负面效应产生的基础。
关于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的竞争,人称代词是指示代词的真子集。人称代词更富有信息量,且不那么复杂,当两者都可以选用的时候,人称代词是优选项。本可以用人称代词,却选用指示代词,这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具体来说,使用指示代词就激活了这个个体并不是潜在的言语行为参与者这一隐含义。这是负面效应的来源。

发布人cxy
发布范围校内
讨论记录

下载次数2
浏览次数4555

 登录后可执行更多操作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