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层次致使性



报告人刘洪超
报告时间2012-05-27
讨论组语法理论与语言工程
关键词
摘要或简介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汉语动结式所表现两种特殊的现象所进行的解释,这两语言现象分别是:
(1)可以违反DOR
(2)可以进行题元角色的倒置。
而在英语中,这两种现象都不可以发生。 作者试图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这两种现象。下面是文章的分部分概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
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对发生题元倒置的RCV和V-de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解释了汉语可以不遵循DOR,而英语必须遵循DOR
第四部分论证了致使信息可以在词汇、句法甚至是LF后等多个层次进行指派。
首先作者解释了什么是DOR和题元角色倒置:
DOR: 直接宾语限制,是指动结式中的表结果的结构只能充当动词的直接宾语的谓语,而不能充当主语的谓语
题元角色倒置:是指题元角色不按照题元角色的凸显度等级进行指派,而是先指派最不凸显的题元角色,最后才指派最不凸显的题元角色。
首先讲的是题元角色的倒置。分V-de结构和动结式复合词两个部分,对题元角色的倒置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题元角色指派算法,作者认为这种算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解释题元角色的倒置:
(15) C-角色是按照如下的算法进行指派的:
a.如果主语位置的论元只能从Vcaus获得论元角色的话,那么它从RCV那里获得c-角色中的cause角色。
b.如果宾语位置的论元至少能从 Xres那里获得论元角色的话,那么它从结果复合词那里获得c-角色中的affectee角色。
(16)当NP论元也能获得(15)中指出的c-角色时,题元角色指派就可以(may)违反题元等级。
(17)从具体词汇的论元结构映射到句法包含了至少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随机指派题元角色给句法论元位置。
第二步:根据(15)指派c-角色给那些可能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16)检查题元指派的结果。
其次讲的是DOR。汉语中的RCV复合词可以违反DOR,因为汉语中的RCV复合词不是在句法层面形成的,而是在词汇层面形成的,因此它可以不遵循句法层面的DOR。作者另外提出了一套算法(15)-(17),汉语中的RCV复合词需要遵循的是这套算法,而不是DOR。
但是汉语中的V-de结构却是在句法层面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V-de结构是需要遵循DOR的,但是现在我们在汉语中找到了违反DOR的例子,那么我们在这一小节需要解释的就是为什么这些V-de结构可以违反DOR。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作者首先通过插入实验找到了V-de结构的深层结构,证明其深层结构中存在pro,然后通过pro的约束特性解释其违反DOR的原因。但是作者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是不适用于英语的,因为英语中并不存在PRO和pro,所以英语是不能违反DOR的。
最后,作者对汉语能够违反DOR和汉语能够进行题元角色的倒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作者认为汉语之所以能够出现上面所说的两种现象,从根本上说都可以用作者提出的题元角色指派算法进行解释,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证明,事实上题元角色事实上是可以在多个层次进行指派的,汉语中动结式复合词的致使信息是在词汇层面进行指派的,而V-de结构的致使信息则是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同时进行指派;英语的致使信息则是在LF后层次进行指派。由于在不同的层次进行致使信息的指派,所以汉语和英语在DOR和题元角色的倒置上表现出了不同。

发布人zwd
发布范围讨论组内部
讨论记录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4573

 登录后可执行更多操作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