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6 17:34:05 通知 hamburger
汉声社
第九次音韵学沙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办
题目:复辅音声母说的一些问题
报告人:丁启阵
时间:5月28日(周六)上午9点半至11点半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国际交流学院二层大会议室
附: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简介
1.汉声社是在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的倡议下成立的。是以在京青年音韻学学者为主体的民间自发的音韻学研讨小组,定期举行讨论会。名为“汉声”两字,取自《后汉书》卷五十三“振大汉之天声”。这个取名得到著名语言学家、中国音韻学研究会会长鲁国尧教授的提示。汉声社宗旨是加强交流,互通有无,不囿于门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提升音韻学研究层次和音韻学教学水平。汉声社还将不定期特别邀请小组成员以外的音韻学专家和研究生做专题报告。欢迎在京高校青年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
2.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渭毅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洁副研究员任负责人,张渭毅副教授任主持人,小组成员由在京的青年音韻学学者组成。原则上每个学期至少举行四次讨论会。提前一个月预约主题报告人,主题报告人必须充分准备,事先拿出讨论的话题和详细提纲。每次讨论会的时间暂定两个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讨论会由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汉语文化学院等单位长期轮流主办。每次讨论会的时间、话题、主题报告人、内容提要,以简报的形式在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网站公布。2003年8月汉声社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已经主办过八次音韻学沙龙,分别由北大中文系教师张渭毅副教授、孙玉文教授和王超贤博士、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系主任李添富教授、语言所副研究员张洁和孟蓬生、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王建喜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高永安博士等做过专题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汉声社第八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2005年5月15日上午9点半至11点半,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声社第八次音韵学沙龙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高永安博士做了题为《谈明末徽州方音》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此次沙龙,得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机构师生30多位参加了会议。内容简介如下:
谈明末徽州方音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高永安 博士
一、材料介绍
研究明末徽州话的材料主要有四:《音声纪元》、《律古词曲赋叶韵统》、《韵法直图》、《徽州传朱子谱》。根据作者或伪托的籍里,参考现代方音,分为四个类型,简介如下:
㈠黟县型:《律古词曲赋叶韵》
《律古词曲赋叶韵》署名新安程元初撰。书有六部分。其中,“古诗词赋分平上去入通用例”举《诗经》韵例以证“古诗词赋”的通转。“古韵通用沈韵字音分别考”仿照《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辨析了一些字组,例如“送有鬆,龙有农”等。正文用平水韵旧目,而归并、调整为十二部。全书正文只有同音字组,没有反切。在每一个同音字组上面标有字母,共有三十二个:知组仅保留澄母,余归照组,非母并入敷母。同时标有呼法,这些呼法有开、齐、合、撮、卷、开卷、开合、正、卷开、抵、抵开、闭、闭抵、闭卷等共十四种。
㈡歙县型:《音声纪元》
明末新安吴继仕作。内有《前谱表》《后谱表》和一些音韵、音乐理论。《后谱表》基本上是对《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的重新归并。《前谱表》自创六十六声母,实际是35个声母。全浊声母没有清化。韵分二十四图,74个韵母。保留闭口韵;山摄一等跟二等主要元音不同,但是一等开合口同韵;止摄三等跟蟹摄四等不同韵,舌尖元音韵母产生;江韵、唐韵合流,阳韵独立;遇摄洪(胡)、细(徐)不同韵;梗摄合口一二等没有跟通摄合流。
㈢祁门型:《韵法直图》
本图横排平、上、去、入四声,竖列三十二声母,每韵一图。每图后面都说明本韵的“呼法”。它把知组并入照组,得到32个。韵母分44个。全浊声母部分清化,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读送气清音。有闭口韵,“呼法”比较复杂,二等韵有特殊的类。
㈣婺源型:《徽州传朱子谱》
本图最早见于《切韵声原》,清李邺《切韵考》引用时改作《朱子韵纲》。仅列出韵目,计有十二韵(《切韵考》叫十二纲)。在每一韵下面分别用开、合、闭和清、重、唱配合来确定介音,并且交代各韵类的收声。有28个韵母。韵母的基本特点有:“寒叶桓”,果摄不分开合,臻深摄跟梗摄韵尾合流,舌尖元音已经产生,二等韵已经完全失去独立的地位。
二、明末徽州话声母特点
㈠照组
照母:来自章母三等165字,知母三等83字。《音声纪元》分为知、之两类。
穿母:昌母59字,彻母41字(二等6字),澄母三等“擢篆澈”等14字(仄声,主要是开口),初母“龀厕谶”等11字。此母歙县型分为称、初两母。
床母:来自崇母“涔岑愁床”等14字,澄母“泽宅翟择爞”。
审母:来自书母97字,山母26字,禅母21字,船母10字。歙县型分为声、生母。
禅母:来自禅母95字,船母“葚舌蚀实示唇蛇塍乘绳”。歙县型为神母。
澄母:来自澄母94字,禅母“雠植售酬”。此母歙县型为成母,来自澄母开口三等。
日母:来自日母112字,泥母“忸酿女挠懦”。此母歙县型、祁门型都跟全浊擦音有关。
㈡精组
精母:来自精母182字,从母“齐荠荐”等共46字(平声7字),清母一、三等“撮猝清请”等25字,庄母开口二三等(只有“俎诅”是合口)43字。此声母和以下各清声母,歙县、祁门都只含有精组字。
清母:来自清母141字,从母11字(4个平声),初母44字(5个合口)。
从母:来自从母89字,邪母“寻浔颂徇讼”等45字,崇母“士状崇谗撰”等17字。
心母:来自心母241字,邪母14字(2个平声),山母90字(19个合口)。
邪母:来自邪母的有19字。
㈢浊音清化
群母、匣母的变化基本上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跟官话的规律一致。定母清化以后基本上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帮组清化的仄声比较多,平声少。变成不送气的多,变成送气的少。
三、明末徽州话韵母特点
1、支思韵:舌尖元音产生
主要来自止摄开口三等,《律》注为支上。只有“抵”一类。这是舌尖元音韵。
2、支齐微韵:不分开合
由支下和齐微组成,来自止摄、蟹摄开口三四等。有“正”“开”两类。“虽”“吹”等字没有注明呼法,跟开口一样开列,应该是同开口呼。“规亏葵辉追累”读开口呼,下面各组分别同音:羁/规、欺/亏、奇/葵、宜/危、驰/槌、离/累、追/知、羲/撝、移/为、幾/归、沂/嵬、衣/威、希/挥、雞/圭、谿/奎、己/軌、起/跬、跪/技、里/壘、隨/徙。
3、佳灰韵:一等不分开合,二等独立
由蟹摄字组成,有开、合、卷三类。“开”来自开口一等,“卷”来自开口二等,“合”来自合口一二等(一等有“国外”)。
4、庚青蒸韵:没有齐齿呼
来自梗摄、曾摄。有开、合、撮三类。开口来自中古开口一二三等,四等没有标明呼法,现比照三等,也列在开口下。合口来自中古合口一二等。撮口一概来自合口三四等。
5、先盐韵:读洪音
来自先仙盐添开、合口三四等,有少数字来自寒桓谈覃一等、删二等。本韵只有开口和闭口,实际上只有开口一类。三四等归开口,也是方音现象。
6、寒覃韵:一二等对立与否、开合同韵否
来自山摄、咸摄一二等,也有一些三等字。有开卷、开合、开、卷开、闭卷、闭。其中卷开应该合并到开卷,闭卷应该合并到卷,闭不是呼法,可以不计。这样,实际上是开卷、开合、开三类。开卷来自山咸摄开口二等,开合来自山咸摄合口二等,一等只有“倌惋腕”。“开”来自开口、合口一二等。
7、下麻韵:“嗟瘸靴”读合口
来自戈合口三等、麻开口三等。注明呼法的只有4个字,其中“嗟瘸靴”注明是“合”,“舍”是“开”。来自戈合口三等的归合口,来自麻开口三等的归开口。
明末徽州话的声调有两个类型:五调型——祁门,四调型——黟县、歙县。祁门型、黟县型浊上声部分跟去声合流。歙县型则没有变化的迹象。
阅读 4968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