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0 19:23:22 通知 hamburger
历次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简报
(2003年12月7日——2005年4月9日)
汉声社第一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中古汉语语音的南北差异
报告人:北京大学中文系 张渭毅 副教授
时间:2003年12月7日下午2点—5点
地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化学北楼二楼)
内容提要
中古汉语存在很复杂的方言分歧,古人所论备载明白,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派。但是,在对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各家的反切、音义、对音、韵文等材料全面考察后发现,南北两派方言的划分并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而是呈现出复杂的格局。本文做出深入而全面的量化分析,印证和阐明作者对于中古汉语方音的看法。
会议参加者:此次沙龙,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张渭毅、孙玉文、项梦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洁、孟蓬生,北京师范大学黄亦青、王建喜,中国人民大学赵彤,北京广播大学张民权,以及北京大学研究生高永安、熊燕、李建强、李香、庞光华、宋亚云、崔彦、李德超、秦晔等30多位参加了会议。
汉声社第二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
报告人:北京大学中文系 孙玉文 教授
时间:2003年12月21日下午2点—5点
地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化学北楼二楼)
内容提要
晓母字跟明母字谐声,是上古音常见而敏感的话题。本文旁征博引,对古汉语文献材料
中的晓母字跟明母字谐声的语音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以往的不同意见进行辩驳,提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音变途径和音变机制。
会议参加者:此次沙龙,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张渭毅、孙玉文、项梦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洁、孟蓬生,北京师范大学黄亦青、王建喜,中国人民大学赵彤,北京广播大学张民权,以及北京大学研究生高永安、熊燕、李建强、李香、庞光华、宋亚云、崔彦、李德超、秦晔等30多位参加了会议。
汉声社第三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9月12日下午2点至4点,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系主任李添富教授应邀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做了一次题为“台湾地区声韵学教学研究现状”的报告,李教授的语言严谨而不失风趣,客观而又幽默,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清晰地介绍了台湾声韵学流派及其背景、声韵学学会组织和有关学术团体、声韵学研究现状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有不少信息还是听讲者头一次听到。李教授不辞辛苦,带来了一些及其难得的台湾声韵学资料。他的报告提纲如下:
一、 前言——缘起
二、 台大派与师大派
三、 中国声韵学会
四、 台湾语文学会与台湾语言学会
五、 方言研究
六、 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
七、 重要研究学人
八、 结语——展望
此次沙龙,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加者有来自在京九所高校和研究所的师生计40多位。北京大学耿振生、孙玉文和张渭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麦耘、孟蓬生和张洁,北京师范大学黄易青和王建喜,中国人民大学赵彤和高永安,中国传媒大学张民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木仕华等参加了会议。会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受益非浅,一致认为,大陆的音韵学学人及时了解台湾声韵学的研究动态和学术流派,对于促进两岸音韵学的交流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汉声社第四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2004年11月上午9点半至11点半,汉声社第四次音韵学沙龙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沙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得到语言所所长沈家煊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副研究员孟蓬生做了题为《虫形字考辨——兼论东冬两韵的关系》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副研究员张洁做了题为《张家山汉简通假字所反映的西汉时期的声母特点》的报告。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的倡导者、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出席了沙龙,参与讨论,并提出很好的意见。讨论气氛热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师生约40多位参加了此次沙龙。内容提要如下:
“ ”声字考辨(提要)
——兼论古韵侵冬东三部之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孟蓬生
文章通过对金文、竹简、帛书等古文字材料中 声字的考察后认为:西周金文中从 得声的字可以看作蟲省声,古音当在冬部,或转入东部。战国时代的 字可以分为两系,一系为蟲字之省,一系为 字之变。此时蟲字和 字的读音和字形都十分相近,所以导致讹混。战国文字中从 的字的读法应该根据语境决定,并不是象一些所主张的那样,一律看成 字之变。基于这个认识,文章对古文字材料中几例 声字的释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王国维以来主张古韵冬东合一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文章最后呼吁音韵学界和古文字学界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古音研究的深入发展。
張家山漢簡通假字所反映的西漢時期聲母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 張潔
本文对張家山漢墓竹簡中的通假字作了窮盡性的收集和爬梳整理,將相互通假的兩字讀
音相比較分析,整理、歸納出西漢時期語音的聲母特點:
1、 部位相同的清濁声母有相混现象;
2、轻重唇音不分
3、知、章组仍是塞音,禅母与舌尖塞音端、定母的关系密切,应是浊塞音,書母除清
塞音一讀外,還有小部分的複輔音*stj-。
4、以母與舌尖音、齒音、牙喉音多有通假,來母多與塞音相通假,不與舌尖音通假,
因此以母還是*l-,來母是*r-。來母與唇塞音、舌根塞音的通假説明西漢時還存在
*P.r-、*K.r-類型的複輔音聲母。
5、一部分邪母與定母、澄母和以母相通假,應擬作*slj-
6、部分匣母字與見、溪、群母字相通假,說明匣母字在西漢時還有濁塞音*g-一讀。
7、簡文中有鼻音與同部位的塞音通假例,表明西漢時期還存在*mb-、*mp-、*m p’-、
*nd-、*nt-、*nt’-、*Ng-、*Nk-、*Nk’-鼻塞類型的複輔音聲母。
綜上所述,張家山漢簡通假字的材料所反映的西漢時期的聲母特点是:
幫組:*p- *p‘- *b- *m- 複輔音:*mP - *P.r-(P代表p、p’、b)
端組:*t- *t‘- *d- *n- *nT-(T代表t、t’、d) *stj-
(知組:*tr- *t‘r- *dr- *nr- 章組:*tj- *t‘j- *dj- *nj-)
來母:*r- 以母:*l-
精組*ts- *t’s- *dz- *s- *z- *slj-
莊組 *tsr- *t’sr- *dzr- *sr-
見組:*k- *k‘- *g- *N- *x- *ml;- */- *NK-(K代表k、k’、g) *K.r-
汉声社第五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2004年12月25日上午9点半至12点半,汉声社第五次音韵学沙龙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得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应邀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论四等韵的介音》的精彩讲演。丁邦新教授是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的倡导者,一直关心和支持汉声社的发展。此次沙龙之前,丁先生在百忙之中认真准备讲演稿。在汉声社音韵学沙龙一周岁之际,丁先生高水平的讲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丁先生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月11日应邀来我中心作学术访问,并讲授“中古汉语语音研究”课程,以汉语中古音为中心,对八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包括研究汉语音韵学的资料、切韵的性质、中古音的拟测、重纽的检讨、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演变、从上古到中古的语音演变、汉语声调的演变和汉藏语的比较研究等内容,继之以综合讨论,受到校内外师生的热烈欢迎。
此次沙龙,丁先生再次多角度地论证了他多年来所主张的《切韵》四等韵有i介音的看法,引起与会师生认真的讨论,会议气氛始终轻松而热烈,沙龙不得不延长时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研究单位约5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会后,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的主要成员盛情邀请丁先生、丁师母共进午餐,感谢丁先生对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的一贯支持。
附:北京大学电视台新闻稿
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应邀来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讲学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教授,2004年11月3日应邀来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作为期两个月的访问研究,并讲授汉语音韵学专题讨论课程。丁邦新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在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和汉藏比较语言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长期以来,他在北大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汉语语言学学术交流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讲学,丁教授以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严谨风趣的语言风格,把汉语音韵学这门艰涩难懂的学问讲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受到中文系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周三下午哲学楼容纳150人的大教室场场爆满。丁先生在课下还热心为中文系青年师生举办音韵学讲座,促进了北大音韵学的发展。
汉声社第六次音韵学沙龙简报
2005年4月9日上午9点半至11点半,汉声社第六次音韵学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办公楼A座703室举行。此次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再次得到王宁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师王建喜做了题为《明代官话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引起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研究单位约3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明代官话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要)
王建喜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一、明代官话不是汉民族标准语,而是汉民族共同语。
二、从宋、金到元、明,全国政治中心从河南转向了北京、南京,使中原语音天下“正音”的地位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得宋代“中原正音”逐渐演变为明代官话的基础部分而继承了下来。依据“正音”的继承性、中原正音从宋代到明代的演变特点,以及政治中心的演变与语言的关系,明代官话研究中应该把“明代中原官话”从北方官话中区别开来,明代官话可以划分为中原官话、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
三、明代北京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南京官话以南京话为代表,中原官话以开封话为代表。
四、论明代官话的划分问题和基础方言问题。
附:汉声社音韵学沙龙简介
1.汉声社是在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的倡议下成立的。是以在京青年音韻学学者为主体的民间自发的音韻学研讨小组,定期举行讨论会。名为“汉声”两字,取自《后汉书》卷五十三“振大汉之天声”。这个取名得到著名语言学家、中国音韻学研究会会长鲁国尧教授的提示。汉声社宗旨是加强交流,互通有无,不囿于门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提升音韻学研究层次和音韻学教学水平。汉声社还将不定期特别邀请小组成员以外的音韻学专家和在京各大学音韵学方向、汉语方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做专题报告。欢迎在京高校青年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
2.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渭毅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洁副研究员任负责人,张渭毅副教授任主持人,小组成员由在京的青年音韻学学者组成。原则上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讨论会。提前一个月预约主题报告人,主题报告人必须充分准备,事先拿出讨论的话题和详细提纲。每次讨论会的时间暂定两个半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讨论会由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汉语文化学院等单位长期轮流主办。每次讨论会的时间、话题、主题报告人、内容提要,以简报的形式在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网站公布。2003年8月汉声社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已经主办过六次音韻学沙龙,分别由北大中文系教师张渭毅副教授和孙玉文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系主任李添富教授、语言所副研究员张洁和孟蓬生、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员王建喜等做过专题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阅读 7389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