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4 19:22:04 简报 hamburger
我中心专职、兼职研究员科研成果情况如下:
一 成果发表情况
(一) 著作
1、 专著3部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重排本),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 论文集1部
《语文现代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与苏培成联合主编),语文出版社。
3、高校教材1部
《音韵学概要》(与林焘先生合著),商务印书馆
(二) 论文
2004年度,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12人共发表学术论文45 篇。
(三) 序文
2004年度,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12人共发表序文2篇。
(四) 获奖情况
在各项科研成果中,获奖2项。
二 举办学术会议情况
11月7日,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所共同主办的“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和台湾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语义研究如何在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寻求新的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在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等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这对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今后的发展,有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次会议也进一步增进了两岸三地的学术友谊和交流,为学术资源的共享和谋求更多的学术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
三、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一、 境外
1、 来访
2004年度应邀来我研究中心访问的学者共计16人次,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荷兰、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比较重要的有: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龚煌城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丁邦新院士、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等。
2、 出访
2004年,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应邀出国以及到我国港澳台地区讲学、访问9人次;
参加学术会议6人次;
共计15人次
二、 境内
2004年.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应邀去外地讲学、访问25人次;
参加学术会议27人次;
进行社会考察6人次
共计58人次
2004年度中心专职研究员学术活动情况
陆俭明
一 发表、出版论著情况
(一)专著和教材
1.《八十年代中国与法研究》(重排本),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语文现代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与苏培成联合主编),语文出版社。
(二)论文
1.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 理论的解释,《外国语》2004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
2.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载《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
3.关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之管见,载《语言科学》2004年第2期。
4.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载《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又见苗传江、杜燕玲主编《第二届HNC与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北京,2004年。
5.要对广大读者负责,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15日第3版。
6.“规范”二字须慎用,载《博览群书》2004年第7期;《语文建设通讯》(香港)又以《“规范”易成误导》在2004年总第77期上转载。
7.应启动辞书准入制,见邢东田编《拯救辞书》,学林出版社,2004年。
8.有关词性标注的一点意见,在《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9.要重视交代词语或句法格式使用的语义背景,载美国2004年Newsletter of Humanities Studies in New York(《纽约人文通讯》)
10.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见丛铁华主编《汉语教学新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确定领属关系之我见,载《南大语言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12.吕叔湘与“《现汉》风格”,载《光明日报》2004年8月12日 版。
13.“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载《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14.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载《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
15.对外汉语教学一得,载《海外华文教学》2004年第4期。
(三)序文
《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朱彦 著)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熊仲儒 著)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 完成课题情况
(一)“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词论旨结构系统和汉语词语语义分类层级系统研究”(国务院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挖掘” 子课题)结项。
(二)“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结项。
三 新任社会兼职情况
(一)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2004.11.—)
(二)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2004.7.—)
(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6.—)
四 2004年学术活动(校内教学、学术活动不计算在内)
2004.1.14.出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汉语语法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审议会。
2004.1.30. 出席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审议会议(西郊宾馆)。
2004.2.20-23. 应邀赴香港科技大学和陆陈汉语教学研究中心访问。
2004.3.20-21. 出席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鉴定会(北师大)。
2004.3.25-29. 应法国教育部邀请出席全法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开幕式上代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致贺词。
2004.4.16-18. 出席“汉语词汇学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研讨会”,在开幕式上讲话,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词典释义中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
2004.5.3. 出席第十届王力语言学奖颁奖仪式。
2004.5.9. 出席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章程修订小组北京地区小组会,讨论会章修改事宜。
2004.5.11. 应邀访问山东大学文学院
2004.5.26. 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研发中心主任会考务中心主任应聘评审会
2004.5.28-29. 出席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次中青年语言学论坛”(杭州)。
2004.5.30-6.1. 到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访问
2004.6.4-6. 出席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语言文字应用常识》审稿会。
2004.6.9-11.应邀出席“第二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徐州师范大学),并做学术演讲,题目是“汉语语法研究没有尽头”。
2004.6.17-18. 出席第12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年会(天津),在大会作专题演讲,题目是“怎样实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突破”。
2004.6.19.出席中国HSK研发中心主任和考务中心主任评审会(北京)。
2004.6.21. 出席纪念吕叔湘先生100周年诞辰暨《现代汉语词典》出版30周年纪念大会筹委会。
2004.6.22.上午,出席纪念吕叔湘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作专题演讲,题目是“关于双宾结构的切分问题”。 下午飞抵新加坡。
2004.6.23-28. 应邀出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国家疆界与文化图像国际学术会议)。
2004.7.15-17.出席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审定委员会(北京红螺寺)。
2004.7.18-20.去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的对外汉语教学高级研讨会作专题演讲。
2004.7.26-29. 下午去上海财经大学,次日出席受聘仪式,并作专题演讲,题目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2004.8.1.下午—8.3. 出席“武汉大学2004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昨报告,报告题目是“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2004.8.4. 参加“吕叔湘先生100周年诞辰暨《现代汉语词典》出版30年大会”,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辞书出版界需要宣传和提倡‘《现汉》风格’”的发言。
2004.8.13-14. 应邀出席“国际汉语教学发展及教学法研讨会”(大连),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题目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所应有的意识”。
2004.8.14-15. 应邀出席“‘中-韩(朝)’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延边大学),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题目是“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2004.9.14. 下午 出席教育部商讨世界汉语大会事宜会议。
2004.9.15. 上午 出席 “第九届国际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并代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向大会致贺词。
2004.9.24-25. 出席在河北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编委会。
2004.10.15-17. 出席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我国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及汉语教学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题目是“汉语教师应有的意识”(济南)。
2004.10.22-26. 出席“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论风格》(安徽大学,合肥)。
2004.11.5. 上午,应邀在暨南大学文学院作学术报告,题目是“汉语语法研究怎么能有突破?”;晚上,应邀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学术报告,题目是“华文教员应有的素质”
2004.11.7. 举办“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 ,在会上发表《关于句法和语义的接口问题》学术论文。。
2004.11.12. 出席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扩大会议)和首届汉考委顾问委员会会议(北京)。
2004.11.24. 出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永康主持的211工程项目“语言信息处理与分领域研究的现代化建设”的中期检查。
2004.11.25. 应邀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作报告,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鱼汉语研究”。
2004.11.26-27. 应邀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两场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信息科技和汉语研究”和“关于语义研究的一些思考”。
2004.11.30-12.1. 出席教育部会议,商讨世界汉语大会事宜。
2004.12.5-6. 出席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讨论会”。
2004.12.9. 应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昨学术报告,题目是“汉语教师需要有的研究能力 ”。
2004.12.11-12. 出席并主持第六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004.12.13. 应邀在中山大学名师论坛昨学术报告,题目是“谈谈汉语语法研究问题”。
2004.12.17.全天 出席《现代汉语词典》审定委员会会议(商务印书馆)。
2004.12.18-20. 应邀出席第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题目是“汉语走向世界与‘大华语’概念”(南京)。
2004.12.24. 下午出席教育部章副部长对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专家的接见。
2004.12.29. 上午参加商务印书馆语言学青年基金项目评审会。
蒋绍愚
邀请:
2004.9.5——9.11 邀请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竺家宁来北大讲授“佛教汉语词汇研究”
2004.9.15——10.15 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龚煌城来北大讲授“上古音研究”
2004.11月——12月 邀请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邦新来北大讲授“中古音研究”
出访:
2004年8月—2005年1月 在台湾大学中文系讲授“近代汉语研究”
学术会议:2004.6 第12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天津,南开)
2004.6 纪念吕叔湘先生诞生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社科院)
2004.8 第5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台北,中研院)
论文:
1、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 《语言文学与资讯》,(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2、受事主语句的发展与使役句到被动句的演变 《意义与形式——古代汉语语法论文集》,Lincom Europa,2004.4
3、从“尽V——V尽”和“误V /错V——错V” 《语言暨语言学》,第5卷,第3看述补结构的形成 期,2004.6。
4、关于汉语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汉语史学报》,第5辑,2004.11。
耿振生:
出席的学术会议:
中国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暨第八届国际汉语音韵学研讨会(广东汕头2004年8月20日至24日),宣读论文。
接待来访:
11月16日邀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宁继福研究员来我校给研究生作题目为《明代韵书诸问题》的学术报告。
发表文章:
《王力的汉语音韵》(书评),载于《中文专业本科生百部阅读书目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著作: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28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音韵学概要》(与林焘先生合著),28万字。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
课题进展:
所承担的项目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普通话音系的历史来源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已发表论文16篇,著作2种。课题组成员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内容有专著1部、论文集1部、论文3-5篇。预计在2005年年内完成全部研究任务。
王福堂
发表论文:
1.《原始闽语中的清弱化声母和相关的“第九调”》《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
2.《徽州方言的性质与归属》,《中国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
出访交流
1. 2004年11月1日-30日,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所访问
2.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学术讲演:《文白异读中读书音的来源和语音形式》,2004/11/8。
3.台湾中研院语言所学术讲演:《我对原始闽语构拟的认识过程》,2004/11/11。
4.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学术讲演:《我对原始闽语构拟的认识过程》,2004/11/24。
课题进展情况
1.《语言接触和汉语方言的层次》(2001-2004),第一负责人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博士点基金(01JB740005),5万,学校2.5万。
该项目前几年已有多篇论文发表,今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很有分量。按照原来的申报计划,准备在项梦冰博士论文完成后结项。
此外,今年还完成了对专著《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一书的修订,增加了数万字的篇幅。目前修订版已看过二校,预计明年年初可以出版发行。
2.《平话、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比较研究》研究中心2001年一般项目,4.0万
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实际已完成。成果是两篇论文和一篇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并未使用所拨付的经费。经主任批准,今年用该项经费支付了建设《汉语方言数据库》的劳务支出。
王洪君
发表论文:
1.从山西闻喜的小方言差异看Z变音的衰变,《语文研究》2004第1期1。
2.挖掘语言各层面的关联、揭示语言异质系统的原貌,《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
3.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语言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也谈古吴方言覃谈寒桓四韵的关系,《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
5. 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组构两字的结构模式,《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
出访交流
1. 第三届全国认知语言学学术会议,2004年4月,重庆,西南师大。
发表论文《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及两字组转义模式比较》
2.哈佛燕京学社《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苏州
发表论文《何时用“了2”——话主外显且亲近受众的“对话体”标记》
3.2004年11月1日-30日,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所访问
4.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学术讲演:《文白杂配与历史层次》,2004/11/8。
5.台湾中研院语言所学术讲演:《普通话节奏与词法句法的关联》,2004/11/18。
6.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学术讲演:《山西方言的特点及分区问题》,2004/11/24。
接待来访
3月底接待 Ohala 和 Fujisaki教授,共3个讲演报告.
6月接待端木三、邢志群(?),讲演一次.
课题进展情况:
01.1-03.12 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语用的关联(01BYY022),国家社科。
本年度8月已申请结项,成果共计发表论文12篇、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1篇。是否能通过尚不知晓。该项目今年本人发表论文1篇(见发表论文5),课题组成员已接受发表论文2篇,今年通过博士论文1篇。
01.11-03.12 现代汉语两字组结构研究 本中心自立项目
本年度发表论文1篇,接受发表论文1篇,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1篇。
又,迄今尚未使用该项目经费。
02.12-05.12 基于大规模汉英对齐语料的语言研究与教学平台(02JAZJD740001)
沈阳
一、论著发表情况
2004a “直接统治”与“他”的句内所指规则(与董红源合作),《中国语文》第1期;
2004b. 题元指派与“VP的”转指的句法条件,《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c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现象与语义指向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d 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第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学术会议情况
2004.6 青岛: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会议(青岛市政府);
2004.6 天津:中国国际语言学会第13次年会(天津南开大学);
2004.8 酒泉: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酒泉市教育局);
2004.11 北京:词汇词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
2004.11福州:第12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福建师范大学);
2004.12 澳门:文化与交流学术讨论会(澳门大学)
2004.12 上海:对外汉语教学和商务汉语教学专家研讨会(上海财经大学);
2004.12 北京:2004·语言学前沿学术论坛(北京师范大学)。
三、出访交流情况
出访:
2004.1 荷兰莱顿大学,访问研究员;
2004.3 日本金泽大学,学术交流访问;
2004.10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员;
2004.11 澳门大学,短期工作访问。
接待:
2004.6-7 荷兰莱顿大学郑礼珊教授;
2004.6-7 荷兰莱顿大学司马翎教授;
2004.11 香港中文大学何元建教授;
2004.11-12 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
2004.1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徐烈炯教授;
2004.12 美国哈佛大学冯胜利教授;
四、主持参与项目
1. 现代汉语语义学(句法语义)研究(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九五”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已结项);
2. 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主持者,已结项);
3. 现代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科技部“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结项;科技部“973基金”资助,已结项);
4. 现代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教育部基金资助,已结项);
5.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者;教育部基金资助,进行中);
6. 现代汉语特殊动词和复杂动词的论元结构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主持者;教育部基金资助,进行中);
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五”规划重点教材(《汉语语义学基础教程》)项目(主持者;教育部基金资助,进行中);
8. 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建设(北京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北京大学基金资助,进行中);
9. 新课程标准全国高级中学《语文》教材(必修课和选修课)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基金资助,进行中);
10. 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汉语和汉语研究15讲》、《语言学常识15讲》)项目(全国16所重点大学联合项目,承担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基金资助,已完成);
11. 现代汉语补语小句研究(北京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项目,主持者,荷兰皇家科学院基金资助,进行中)。
阅读 5854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