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丛》稿约


2022-11-28 17:15:17    通知    中心助理


《语言学论丛》稿约

1 《语言学论丛》简介

  《语言学论丛》 是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前身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编的不定期同人刊物,于1957年创刊,共出版25辑。自2002年总第26辑起,改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海内外征稿的学术集刊,共出版至总第65辑,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05年起)。

  2021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语言学论丛》由定期性系列学术集刊转为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7-1796,中国标准刊号为 CN10-1810/H,国内邮发代号为82-515,季刊,16开本。25811月的26日出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以中国语言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将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刊载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语言学发展和学术影响力提升。

2 主要刊登内容

  《语言学论丛》主要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学术动态和学术活动消息等来稿亦受欢迎。

3 本刊审稿制度

  来稿均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按照国际标准编辑出版,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6个月。

4 来稿注意事项

  本刊接受投稿的唯一邮箱为luncong@pku.edu.cn

  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

1)本刊接受中文稿件。请提供wordpdf格式的电子文本各两份:一份不含有任何作者信息(供匿审用);另一份注明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和资助信息,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编辑部邮箱。

2)本刊实行通讯作者制度,编辑部只接受文章通讯作者的来稿。

3)书评稿件应附原书,以便审稿。

4)来稿文责自负。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

5)来稿请遵守学术规范,稿件评审期间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本刊将作相应处理。稿件以不超过20000字为宜,5000字以上的稿件需附300字以内的提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文题目、提要、关键词。

6)冷僻字、特殊符号、需要制版的图表请另纸用较大字体开列,并注明在稿件中的位置。除有必要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请圈明),应一律使用简化汉字。

7)稿件刊出后,对内地作者支付稿酬,并赠样刊2册;对海外作者赠样刊4册。

8)稿件一经刊用,文章的著作版权(包括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说明。稿件录用后版式根据出版要求再行调整。本刊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

9)来稿恕不退还。如须撤稿,请告知编辑部。

5 本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人文学苑6号楼 《语言学论丛》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871

  电子信箱:luncong@pku.edu.cn

 

附:请作者按以下格式处理稿件。

1.段落或小标题的次序编号,请使用0. 1. 2. 3.,0.1 0.2 0.3,1.1 1.2 1.3……;或〇、一、二、三,(〇)(一)(二)(三),1. 2. 3.……。引言请从0/O开始。

2.表格请在上方居中出编号和表题,插图请在下方居中位置给出编号和图题,如“表1”“图3”。不易随文排出的图表,请附在文末,如“附表1”“附图3”。

3.单独一段引文,不用引号,首行缩进4字,回行缩进2字。单独列出的例句,编序的,请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一排到底,首行缩进4字,回行缩进2字。不编序的,首行缩进4字,回行缩进2字,较短的可接排,中间用竖线隔开。

4.国际音标请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调值用数位形式标在音标右上角,如“[ku55]”。

5.题注放在当页作脚注。文中注解请使用脚注①②③,每页重新编号。注释号码在正文中为小号右上标,位置如下:注全句者,放在句末点号前;注句中部分文字者,紧跟所注文字;注引文者,放在引号后。

6.行文中若要标明观点或引文的出处,可采用以下格式,以与参考文献相呼应:现代文献依次为作者、发表年代,引述原文时,兼附页码,例如:

王力(1958)指出……。/“……。”(朱德熙 1980:8—12)。

若文中提及外国作者有中文名,或中国作者有西文名,格式如:

罗杰瑞(Norman 1988:15)/赵元任(Chao 1968:20—21)。

括注内有多位作者:(Norman 1988;Chao 1968

括注内有同一作者多篇文章:(王力 1943、1958

古代文献列文献名。括注例句出处,现代文献依次为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报刊名、时间,中间用逗号;古代文献列文献名。

7.参考文献等排在正文后,上空1行,“参考文献”等字顶格。所列文献依作者姓名拼音字母次序另行顶格排列,回行缩进两字。西文文献排在中文、日文文献后。

①期刊中的论文,格式为:作者(西文为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出版年份、文章标题(西文用正体)、刊名(中文加书名号,西文用斜体)、期数或卷数。如:

张 琨 (1988) 《建州八音》的声调,《中国语文》第6期。

Chomsky, N. (1980) On Binding. Linguistic Inquiry, II (1), 1-46.

②著作格式为:作者(西文为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出版年份(如有再版,标为首版年份/新版年份)、书名(中文加书名号,英文用斜体)、出版社、出版地点(西文出版地点在先,出版社在后),如:

王 力 (1958/1982)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北京。

朱德熙 (198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北京。

Haspelmath, Martin, Matthew S. Dryer, David Gil, and Bernard Comrie. (eds.) (2005)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ckendoff, R. (1988)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Cambridge: MIT Press.

③论文集中的论文,格式为:作者(西文为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出版年份(如有再次发表,标为首发年份/新发年份)、文章标题(西文用正体)、编者、论文集名(中文加书名号,西文用斜体)、出版社、出版地点、页码(中文无需页码,西文为页码、出版地点、出版社),如:

陈保亚 (1999) 汉台关系词声母有序规则对应表,《语言学论丛》第22辑,商务印书馆,北京。

王 力 (1936/2000) 南北朝诗人用韵考,王力著《王力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北京。

Bierwisch, Manfred (1981). Basic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d Meaning. In Wemer Deutsch (Ed.), 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pp.341-38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同一作者文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同一作者有两部(篇)以上属同一年代出版的文献,则需在年代末加小写英文字母a、b、c等,以示区别。

古代文献单列为引书目录,列在参考文献之后,格式为:作者、朝代(用括号)、书名(用书名号)、版本或出版社、出版年代。如:

许 慎(东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0

   本辑各文的参考文献可作样本。

8.来自外文的术语名称请尽可能采用通用译名,第一次出现时请括注外文原名。外国人名和地名请直接用英文名或罗马字母拼音,只有在某些人名和地名已有非常通行的译名时才可直接用中文译名。

9.文章题目、作者姓名、提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需与中文保持一致,列于文末。



   阅读 1787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