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高级研修班” 报名通知(2号)


2015-06-18 17:13:21    通知    hamburger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第六期“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高级研修班”
报名通知(2号)

为了推动中文系语言学诸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7月21至7月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举办面向高校教师的第六期“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本期研修班的主旨是传授和交流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些语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研修班以专家讲座与小组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欢迎广大教师参加。

一、讲座内容




时 间


内 容


主讲学者




7月21日上午


本科实验语音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
孔江平教授




7月21日下午


当代语法理论的教学————生成语法对汉语基本语法问题的处理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熊仲儒教授




7月22日上午


关于语义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想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
叶文曦副教授




7月22日下午


用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解决汉语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金立鑫教授



二、结业证书
培训结束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将向每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三、研修费用
研修费为每人1000元人民币(含材料费、研修期间餐费),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培训方安排学员统一住宿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住宿费标准为标准间420元/日(每人210元),7月20日下午可以报到入住。学员亦可自行安排住宿。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4月27日

第六期“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高级研修班”
回执




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学校





院系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是否需要安排住宿






1.回执请于6月30日前发送或邮寄至:
电子邮箱:beidayuyan@126.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编辑室
邮 编:100871
2.联系电话:010-62753374,15011383161 唐娟华
010-62753374,13810818090 崔 蕊
010-62753334,13910808917 王 飙


   阅读 3625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