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1 01:18:13 通知 wangfeng
2012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视频发布,可点击本中心视频链接。http://ccl.pku.edu.cn/video.asp
附:
800x600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2012年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11月9日至11日,2012年“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主题报告的学者及题目是(按发言顺序):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Language Evolution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John Holland(密歇根大学):Language Dynamics
Morten Christiansen(康奈尔大学):Language as Shaped by the Brain
曾志朗(台湾中央研究院):One Brain for All Writing Systems: The General and Specific Neural Bases of Graphomotoric Codes
郑锦全(台湾师范大学):词汇属性与变异
Thomas Schoenemann(印第安纳大学):Broca’s Area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陈保亚(北京大学):汉藏语系及其跨遗传谱系的承传————词与基因有阶分布的一种演化模式
在会议上发言的学者及题目是(按姓名音序排列):
意西微萨•阿错(南开大学):共同藏语的重音系统及其演变
陈忠敏(复旦大学):论语言联盟与东南亚语言联盟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禇嘉祐(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不同民族的划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Christophe Coupé(CNRS / Université Lyon 2):Ec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邓晓华(厦门大学):台湾南岛语民族的来源及其时间深度
龚涛(香港大学)、帅兰(Johns Hopkins University):Studying Socio-Cultural Effects on Language Evolution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侯兴泉(暨南大学):从语音特征看岭南古都封开方言的历史地位
江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尔雅》词汇结构形式证明汉语曾是多音节词语言
孔江平(北京大学):基于结构音位负担量的语言演化研究
李俊仁(台湾师范大学):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Is Phonology the Basis for Reading Development?
梁源、吴育珊(深圳大学):语言演化中的词项借用与语音变异————以深圳新粤语为例
林蒔慧(台湾政治大学):从重叠构词检视撒奇莱雅语与南势阿美语的异同
卢慧静(北京大学):从横向传递的角度看间接接触形成的层次————以韩国汉字音舌音为例
麦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软腭辅音与硬腭过渡音的亲和性
潘悟云(上海师范大学):人类演化的两种图谱
彭刚(香港中文大学):Evolution of the Brain and Cognition
邵晨曦(北京林业大学)、李子鹤(北京大学):Constructing Linguistic Phylogenic Trees:
Inspiration from Biological Study
石锋、王萍(南开大学):The Perceptional Category and Diachronic Change of Tone1 (Yin-Ping) in Mandarin Chinese
田口善久(千叶大学):On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Hmong-Mien Languages
田清源(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进化的信息优化模型
Shanti Ulfsbjorninn(北京语言大学):Are Articulatory Based Arguments Sufficient, Necessary or Desirable in Explaining the Evolution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汪锋(北京大学):语言和文化的共变————词聚法与白语比较
王强(重庆邮电大学):Chinese Coordination and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王幼平(北京大学):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发展:考古学的视角
咸蔓雪(北京大学):汉语-越南语关系语素中的文白杂配与历史层次
姚远(北京大学):Metric Learning for Phylogenetic Invariants
曾晓渝(南开大学):语言接触的类型差距及语言质变现象的理论探讨
中西裕树(同志社大学):原始畲语音系的构拟及其相关问题
发表书面报告(海报张贴)的学者有(按姓名音序排列):
冯法强(南开大学):汉语南方方言韵尾“阳入对应”的类型学分析
康才畯(上海师范大学)、燕海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The Diverse Evolution of Syllabic Structures in Words
李佳(武汉大学):物种与语种:能否等量齐观?
邵琛欣(北京大学):“亲手”的词汇化过程与工具格的语义融合
田静(中央民族大学):藏缅语宾语格助词的来源及演变
王艳红(复旦大学):与上古汉语流音及带流音的复辅音有关的苗汉上古关系词
吴秀菊(中央民族大学):湘西苗语勾良话关系从句的语序演变
杨晓霞(厦门大学):汉语声调在白语中的扩散
郑仲桦(北京大学):Subgrouping Paiwan Dialects
阅读 5041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