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2 18:13:53 简报 hamburger
本中心兼职研究员刘一之教授的新书《破解红楼梦之谜》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书中作者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了颠覆现在通行说法的结论:
1.《红楼梦》的前80回主要由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所著,曹雪芹整理、编辑,也补写了部分章节。理由是:
⑴《红楼梦》所书为曹頫而非曹雪芹的亲身经历。《红楼梦》上没有署名,只在第一回中说,这是一块仙石到人间游历的故事,后来由空空道人抄录下来,又经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得以成书,所以,有人因此而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红楼梦》作者在第一回开头就说:“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明确说明他曾过过“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日子,许多学者也认为《红楼梦》中的大量贵族生活的细节描写,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在曹雪芹三、四岁时,曹家被抄家,全家迁回北京,只剩下十七间房、三对仆人,根本没有经历过那种奢华的生活,他又如何能写出来呢?
⑵《红楼梦》中诗词、酒令的押韵是in、ing通押,入声不分p、t、k,通押,符合南京音的特点。而曹雪芹三、四岁时回到北京,是在北京长大的,应该是北京口音,曹頫则是在南京长大的,回到北京时已二十多岁,口音已经固定了。
⑶《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写道: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着问道:“可是山涛?”李纨道:“是。”
“蒲芦也”,是谐音“补录也”。“水向石边流出冷”, “雨”是“水”,“雪”字横着看,雨水在山边,“雪”自然是冷的,所以,“水向石边流出冷”打“雪”字,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是用“雪”字点出“雪芹”。这两个谜语连起来的意思是,“补录者是雪芹。”
⒉ 金陵十二钗诗“隐去”的“真事”,是曹頫经历的写照。
把《红楼梦》中贾府四玉和金陵十二钗名字的谐音联起来,就得到四句话:
真怜玉幻,
原应叹息。
借钗婉云,
代玉洗清。
把金陵十二钗诗谜的十一首诗的意思串起来,竟是一篇完整的自述,起承转合具备,述说了曹頫的身世,他的人品、他的抱负,如何当官的,又因何被罢官、抄家的。例如:
“二十年来辨是非”,也许曹頫在写《红楼梦》时,距抄家已有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到底他错在哪儿呢?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1727),二十年后,是乾隆十二年(1747),所以曹頫着手写《红楼梦》应该在此前后,这时,他四十岁出头。
“榴花开处照宫闱”,他的奶奶孙氏是康熙的保姆,康熙对她有很深的感情,曹家发家的原因就在于此。
“三春争及初春景”,曹寅、曹顒、曹頫三人都像曹玺一样做了江宁织造。
“虎兔相逢大梦归”,康熙1722年去世,是壬寅年,虎年。雍正即位,1723年是雍正元年,癸卯年,兔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曹家的好日子就完了。
⑶《红楼梦》是曹頫故意没有写完的作品。这样,大家才会不断地去研究似乎暗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诗谜,发现其中的秘密。
⑷“宝琴诗谜”是曹雪芹所写,是补充说明曹家的情况的。诗谜的第一句“赤壁沉埋水不流”,谜底是“江宁”,再贴切不过了。下面的诗谜依次说明曹家几代人在江宁的功绩,和曹家有关系的人在曹家抄家时所起的作用等等。
作者也分析了现在红学研究中经常引用的资料,证明一些资料是现代人所捏造的。并且还有一个意外发现:《永宪录》可能是曹頫所著。
阅读 3280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