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黄正德讲座:汉语被动句的句法构造与非典型被动句的生成形式


2011-05-09 19:21:09    通知    hamburger


北京大学中文系“鲁迅人文讲座”(5)
汉语被动句的句法构造与非典型被动句的生成形式
主讲人:黄正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主持人:沈 阳(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时 间:5月16日(周一)晚上19:00
地 点: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205教室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是:在生成语法理论特别是“最简方案”框架下讨论汉语被动句的句法构造,并对现代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被动结构(即“非典型被动句”)的产生原因和生成形式做出分析和解释,同时也将对目前关于汉语被动句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案进行评论。
讲者简介:
黄正德(C. T. James Huang)。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士、硕士,198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语言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2001年起任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还曾先后在法国、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担任客座教授,担任香港RGC(香港高等学校学术研究拨款委员会)、台湾国科会、台湾中研院等重要学术评议机构的委员。2008年起兼任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1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客座教授。
黄正德教授专治语法理论,在句法学、句法语义接口,以及汉语语法研究方面都取得重大成果,在世界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他的研究论点受到学界的广泛引用,并收录进美国大学所采用的句法学教科书,被视为生成语法主流理论的一部分;他在移位限制、空语类分布与指称、隐性移位与逻辑形式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近30年来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与沿革中扮演了积极角色。黄正德教授的研究也为汉语语法研究与主流语法理论的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正德教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而卓有成效。其中主要包括:三次筹办中国语言学暑期学校(展示中国语言学者研究成果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两次担任美国语言学会暑期班副主任;协助创立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IACL),并先后任秘书长、财务长、副会长、会长;创办以理论语言学为取向的《东亚语言学学刊(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2年起已出版至第19卷);担任国内外十数种重要语言学期刊的学术顾问或编辑委员。2010年促成乔姆斯基教授首次访问北京与台湾这一知识界的一大盛事。黄正德教授获得荣誉主要有:尔湾加州大学校长教授(Chancellor’s Professor)职衔、古根汉基金会研究学者奖(Guggenheim Fellowship)、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学者奖(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Fellowship)、蒋经国基金会资深学者奖、台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奖和清华大学清华荣誉讲座等。
欢迎语言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阅读 13158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