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21:50:37 通知 hamburger
汉字认知讲座
题目:汉字拼义理论
时间:2011年4月26日上午10:15—12:00
地点: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会议室(老化学楼二层)
报告人: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
摘要: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使用不超过几十个字母来拼写所有的词汇。唯一的例外,就是使用数以万计个汉字的中国文字。中文可否拼音化,即废除汉字,改用国际通用的字母来书写呢?这个问题自辛亥时期起就争鸣不已,是个百年难题。汉字承载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但它是否具有稳固的科学基础,能够万古长青呢?这里我将介绍自己新近发展的汉字拼义理论。该理论认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它切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根本性的语义网络原理,同拼音文字双极对立,构成文字发展的两个本质不同、但同样光彩的最高阶段。拼音文字和拼义文字不能互相转化,也不存在两者兼顾的第三种文字。汉字本质上是拼义文字,根本没有必要,也完全没有可能拼音化。
个人简历
张学新,男,汉族,1969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研究脑科学和心理语言学,专业方向为中文阅读和汉字信息加工。
1989年获中国科大物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1999至200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至2006在香港大学心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至今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为博士生导师。
曾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并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方向均为使用脑神经科学技术研究汉字信息加工,发表SCI论文多篇。同国内学术界合作密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985”平台客座教授,现兼汕头大学医学院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校外博导。2005至2010年曾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分子影像实验室副主任。
阅读 14011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