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 04:30:56 通知 wangfeng
题目:语言结构与文化的必然关系
讲者:澳洲拉筹伯大学语言学系讲座教授 罗仁地教授
时间:2010年10月28日【周四】17:00-19:00
地点:北大中文系二楼报告厅【五院】
主办: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中心/中文系
提要:虽然提倡形式主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交际没有任何关系,不少学者认为语言和文化到某种程度有关系,只是很难找到证据。本文透过对信息传达的性质和语言的本质和发展的探讨,说明为什么语言结构和文化不但有关系,而且不是个别结构有关系,而是所有的语言形式跟文化有必然关系。早期 Sapir 和 Whorf 提出了语言和文化、思维的关系,可是语言学界当时不了解语言形成的方式,就是不了解语法化和词汇化,因此这种想法没有发展。现在我们对语法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可以看出语言结构和文化的必然关系。简单地说,语言形式(词汇和语法)的用法是一种个人的习惯,也是一种社会习俗,而形成这种习俗的过程叫做语法化和词汇化。交际靠的是示意(ostension——显示传达信息意图的动作)和推测(inference),而语言的功能是制约推测的部分。在传达信息的时候,信息传达者总希望信息接受者能又快又准确地对自己所传达的信息做出推测,因此,信息传达者会尽量地做出最适宜、最不费力、最能帮助对方进行推测的示意动作。示意动作越具体,对推测过程的制约程度就越高。语言在传达信息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作为一种制约听话者进行推测的工具。如果某一个人一再再三用一种形式来制约对方对某种语义领域的理解,这个用法会变成个人的习惯。如果很多人跟他一样,用这个形式来制约对方对该语义领域的理解,就可能会变成社会的习俗,就是说,该形式会变成该社会的语言的一部分。因此,语言是因为说话者要制约听话者的推测过程而发展的。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对不同语义领域进行相同或不同的制约,制约程度和手段亦有相同与不同之处。因此,每种言有它的独特性,但不同语言之间也有共同性。语言与文化必然关系是因为如果说话者没有重复用该形式,它不会变成习俗,而如果制约那种语义领域对说话者不重要,就不会重复用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那种语义领域的理解对那个社会的人很重要。这是说,某种制约方式(语法或词汇)的习俗化意味着所制约的语义领域对该社会的人很重要而且反应该社会的人的认知范畴。
阅读 8756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