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4 00:27:35 简报 hamburger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2009年年度工作简报
一 重大项目情况
1、年初,08年申报的两个项目:宋绍年主持的“《韩非子》实词及相关句法结构研究”和李小凡主持的“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成功获批。4月,“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课题组邀请项目重要组成成员香港中文大学张敏教授前来中心,并召开小型开题研讨会,商讨课题内容及研究计划。“韩非子词类及相关句法结构研究”项目,也召开了有校内外专家参与的项目开题与论证会议,并每周举行例会,研讨学术问题并检查课题进展情况。
2、申报“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王洪君)和“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项梦冰)两个重大项目,并于年底成功获批。
3、郭锐主持的“现代语言学框架下的汉语虚词意义研究”重大项目申报结项。
4、沈阳主持的“现代汉语作格结构、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性质及其与被动结构、主动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和陆俭明、詹卫东主持的“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顺利通过中检。
二 交叉学科的进展
1、重点实验室
由我中心人员作为筹办主要单位之一的“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2、创新基地
由我中心人员主持、联合计算语言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共同建设的985二期工程“现代语言学及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于2009年3月29日通过学校专家组的检查验收
3、数据库
1)由詹卫东主持的“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用法数据库”已完成部分成果可在线浏览:
http://www.f.waseda.jp/ksunaoka/corpus/index.html
http://ccl.pku.edu.cn/vc/ (用户名:guest; 密码:guest)
2)由袁毓林教授主持的“汉语词类和语法结构测试系统”已经上线,挂在我中心网站。网址:http://ccl.pku.edu.cn:8080/pos/firstpage.htm
三、科研成果
我中心专职、兼职研究员科研成果情况如下:
1、著作3部
《当代语言学》,陈保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李小凡、项梦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汉语词类划分手册》,袁毓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论文45篇
2009年度,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13人共发表学术论文45篇。
三、举办学术会议
09年,中心主办了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汉译佛典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研讨会”。另外,还协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具体内容如下:
1、汉译佛典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研讨会
2009年8月1日至8月3日,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中心主办、浙江宁波香山教寺承办的“汉译佛典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宁波香山教寺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侧重讨论汉译佛典的语法,兼及汉译佛典语言的其他方面。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47名,除了来自大陆及台湾的学者外,也包括欧美研究佛典语言的一些著名学者。与会代表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还有一些是研究佛典语言的高僧大德。本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论文涉及佛典语言的语法、词汇、音韵、文献整理等诸多方面,其中佛典语法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二是会议论文特别注重汉译佛典和梵文原本的结合研究,论文质量普遍较高;三是本次会议加强了语言学界和佛学界的交流合作,来自两个领域的学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会议论文目前正在审定编辑,最后将以论文集的形式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以及论文集的出版发行无疑将有助于推动汉译佛典语言研究。
2、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
2009年12月26至27日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协办。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浙江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语言学、逻辑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语言学又可以分为汉语研究、外语研究和计算语言学三个方面,再加逻辑学,所以这次会议也可以称为“两界四方”的交叉研究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逻辑学和语言学交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分为学术报告和座谈讨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与会专家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主,后一部分重点讨论交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讨论,相互学习,会议气氛轻松而热烈。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新开展的方向,所以本次会议还引起了研究生们的关注,有来自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3、其他会议
1) 出资协办了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第5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中心研究员陆俭明、沈阳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2)5月15日-17日在福建厦门主办第一届三星堆玉石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心主任王洪君代表中心做大会致辞,并做关于确定文字和解读文字的语言学标准的讨论发言。
3)10月11-15日在四川西昌主办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
四、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来访
2009年度应邀来我研究中心访问的学者共计10人次,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我国港澳、台湾地区以及国内各地。包括有: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William S-Y. Wang)、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大西克也教授、美国石溪大学拉尔森教授、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郑锦全等。
1)2月17-19日邀请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美国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拉尔森(Richard Larson)教授前来我中心访问,并作题为:“Attributive Markers” and the Structure of DP的讲座。
2)4月21日邀请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前来访学,并作题为“韵:汉语诗歌绚丽的亮点——基于与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诗律的比较”的演讲。
3)5月27日邀请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江敏华副研究员前来讲学,题目:从分群观点看客赣方言关系
4)6月2日,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著名音系学和苗语研究专家Marlys Macken 教授前来讲学,题目为Categorical Structure of White Hmong Tone
5)10月19日-10月29日,邀请美国加州大学王士元(William S-Y. Wang),开设《语言与大脑》系列课程,给予最前沿的关于语言和大脑的探索。
附:《语言和大脑》系列讲座课程汇报
2009年秋季,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中文系邀请到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研究教授王士元先生及其实验室研究团队的彭刚博士和James Minett博士,开设了《语言和大脑》系列讲座课程。王士元先生领衔讲授4次,彭刚和Minett博士联合讲授3次。共计7次的讲座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讲述了语言与大脑和演化的相关研究,以丰富的案例展示了跨学科研究的巨大魅力和广阔前景。
王士元教授20世纪60年代时提出“词汇扩散”理论,70年代与曾志朗教授合作,开创了汉语文神经语言学这一崭新学科,后来又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电脑建模仿真以及大脑活动与语言的关系,而王士元先生领衔的这7次讲座全面反映了语言学、遗传学、脑科学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精彩互动,以及他本人和带领的团队在这一跨领域合作中的独到贡献。彭刚博士以语言工程实验室正在进行的研究(声调感知与脑波反应以及汉字识别与大脑机理)为例,细致的讲解了如何将语言与大脑研究落到实处,Minett博士以建模方法探讨了语言接触与双语状态等问题,不仅在理论方法上很有启发,对当前的语言政策以及语言生活的研究及调整也有实际参考价值。
精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反响热烈。讲座地点2教107不仅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挤在旁边聆听。听众不仅有北大的师生,还有来自中科院、北京语言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不仅有来自语言学专业的,还有来自心理学、生物学等专业的。东方语言学网还进行了全程网上直播,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名师讲堂”还进行了全程录像。
6)11月4日,邀请台湾师范大学郑锦全教授前来讲学,题目为:诗词意象教学 Teaching Poetic Imagery。
7)11月16-20日,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工程实验室的两位博士后研究员彭刚和James Minett前来讲《语言与大脑》第二阶段的系列课程。
8)12月22日-29日,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潘秋平博士前来讲学,发表“语义地图与汉语研究”和语义地图与汉语方言研究”的两次讲座。
9)12月30日,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张敏博士前来讲学,题目为“从方言材料到语言共性”
10)12月,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大西克也教授前来讲学,并参加了中心重大课题“韩非子词类及相关句法结构研究”的项目开题和论证会议。
2、出访
2009年,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应邀出国以及到我国港澳台地区讲学、访问30次;应邀去国内各地访学、参加学术会议69人次;参加学术咨询会议5次。共计104人次。
中心研究员组团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有:
1)8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7届年会”。我中心副主任郭锐、研究员陆俭明、蒋绍愚、沈阳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包括参加会议的研究生在内中心共派出代表15名参加了此次会议。
2)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的“第5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我中心研究员陆俭明、沈阳出席会议,并分别在会上做题为“汉语句法研究新思考——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学术报告。
3)8月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国际学术论坛”。我中心副主任郭锐、研究员陆俭明、沈阳、詹卫东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中心派出的短期出国访学研究员有:
1)项梦冰研究员于11 月 20 日-12 月 20 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研究。并于 12 月 18 日下午跟该所人员举行“汉语方言分区问题”学术座谈。
2)董秀芳研究员于1月15日至2月15日应邀到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作访问教授,期间做了两次学术报告:“汉语词汇化的类型与规律”、“汉语光杆名词指称特性的历时演变”。
五 获奖情况
中心课程及成果在09年度获得5个奖项,分别是:
1、精品课程:
1)理论语言学系列课程,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陈保亚、王洪君、李娟、汪锋
2)历史语言学系列课程,2008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009年5月颁发),王洪君,陈保亚,董秀芳、王超贤、汪锋。
2、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1)陆俭明与沈阳合作编写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获教育部2009年度普及奖。
2)汪锋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 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获二等奖。
3)孔江平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获二等奖
阅读 4992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