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5 19:36:58 通知 hamburger
汉声社
第二十九次音韵学沙龙
题目1:论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两个传统
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高永安 博士
题目2:音韵学新人新作 论汉藏同源词研究中的音义对应问题
报告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级硕士研究生 孙顺 同学
时间:2008年6月28日(周六)下午2点——5点
地点:北京大学五院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附:内容提要
第一场:论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两个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高永安 博士
一、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两个传统
无论是比较构拟还是内部构拟,最先注意的不是活的语言,而是早期文献。这包括文字资料等。只有文献资料得到合理解释了,比较构拟才是成功的。是否遵循先内部构拟,先层级构拟,是否把文献作为比较的先期准备,是划分两个流派的重要标志。
二、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三个分歧
1.对历史比较和它的基础的认识;2.对内部拟测和它的时间层次的认识;3.对分类标准的认识。
三、旧话重提的意义
汉语和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中,两种传统的影响都很大。今天实际上仍以新的方式存在着两种研究思路,对当前比较研究起着重大影响。
第二场:论汉藏同源词研究中的音义对应问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级硕士研究生 孙顺 同学
200年来,汉藏语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汉语和藏语的亲缘关系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通过一定数量的同源词,论证两者的亲属关系;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些“同源词”持保留态度,并进而质疑汉藏同源的可信性。
汉藏比较的关键在于同源词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需要一定的规则来检验现有的同源词项,也需要根据这些规则来寻找新的可靠的同源词。如:基本辅音对应原则、词义引申系统的检测、汉藏同族词系统的检测、控制语义距离,等等。对同源词项的检讨能帮我们看清楚汉藏比较研究到底处在什么阶段,以及在这样的阶段有多少汉藏比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上古汉语的研究所借鉴。
本文依据作者2008年5月25日通过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汉藏同源词音义对应问题研究》改订。
阅读 4468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