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6 23:00:12 通知 hamburger
汉声社
第二十五次音韵学沙龙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题目1:客家话、赣语古浊上字的今读
报告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项梦冰 副教授
题目2:四百年前的海盐读书音
报告人: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辑室 秦淑华 副编审
题目3:音韵学新人新作
日本唐音与近代汉语方音研究
报告人:北京大学2006级现代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
谢育新 同学
时间:2007年5月19日(周六)上午9点至12点
地点:北京大学五院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欢迎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参加!
附报告提要:
第一场:《客家话、赣语古浊上字的今读》提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 项梦冰 博士
目前学术界通行的汉语方言分区方案是汉语方言普查之后确定的七分方案。这一方案把汉语划分为七个大的方言区域,即官话方言(官话,北方方言)区、湘方言(湘语)区、赣方言(赣语)区、吴方言(吴语)区、粤方言(粤语)区、客家方言(客家话)区以及闽方言(闽语)区。在 1932 年《中华民国新地图•语言区域图》中,有客无赣,现在的赣语区归在华南官话区里。在 1934 年《中国分省新图•语言区域图》中,也仍是有客无赣,现在的赣语区归在下江官话区里。是不是存在赣语以及客家话和赣语的关系如何,是罗常培首先提出来的。他在 1936 年完成、1940 年出版的《临川音系》叙论中提出临川话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话“大同小异”,因此“颇疑心他们是同系异派的方言”。这种看法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后来李方桂(1937)、赵元任(1948)的方言分区中都有了“赣客家语”。但是从 1948 年《中国分省新图•语言区域图》开始,客家话和赣语就不再合在一起了。近十几年,关于客赣方言分合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学者们纷纷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过迄今为止并未取得共识。客、赣是分是合,关键在于两大方言的古浊上字今读是否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定性分析,缺少定量观察,而且在区分表面相似现象和观察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格局方面往往用力不够,因此比较容易出现各执一词的情形。这正是我们要重新讨论客家话、赣语古浊上字的今读的缘由。我们的基本做法是:(1)客观取材;(2)穷尽分析;(3)把表面相似现象分开;(4)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地理分布分析结合起来。
第二场:《四百年前的海盐读书音》提要
中华书局 秦淑华 博士
《玉篇直音》为樊维城、姚士粦等人编,成书于1619~1623之间,反映的是一种颇受官话影响的海盐地区知识分子讲的读书音,它不可避免地有口语成分。全书基本采用直音形式注音,间有纽四声法,可用材料共12407条。《玉篇直音》共27个声母,特点是:全浊声母基本保存,但程度不同地有与清声母互注的现象,而且很多常用字已经清化;零声母范围大为扩大;知二、庄、精合并,知三、章合并,同时知三、章组有很多字读如庄精组;禅日、奉微分别互注;非、敷、奉与晓、匣母字相混;晓、匣与影、喻、疑互注。《玉篇直音》共有24个韵部,47个韵母,特点是:闭口韵基本消失,-n、-N尾有少量交叉;入声大量合并,韵尾应该为-/,而且有几例阴入互注;一、二等韵合流,少量见系二等字已经产生了-i介音,同时部分舌齿音字后面的-i失去;流摄唇音并入遇摄,效、流二摄有部分字相混;果摄部分字读入遇摄,部分假摄字读o;遇摄部分字读入止摄;开合口互注。
第三场:《日本唐音与近代汉语方音研究》提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级博士研究生 谢育新 同学
日本汉字音由于其假名的表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历代汉语韵书中所不具有的直接的语音信息。日本唐音是继日本吴音和汉音之后于11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中国音。通过对日本唐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近代汉语方音的语音信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日本吴音、汉音的研究非常深入,对日本唐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报告将围绕日本唐音与近代汉语方音的关系,对现代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予以介绍。现代日本学者主要介绍沼本克明、汤泽质幸、高松政雄等、现代中国学者主要介绍李无未、张升余、成春有等人的研究成果;最后还将介绍本人关于文雄《磨光韵镜》中的唐音音系与明清杭州话关系初探的一些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阅读 4999
返回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
|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