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变体 | a+得+不+要+不+要+的 |
构式类型 | 短语型 |
构式特征 | 主观大量 | 网络用语 |
义项 | 0 |
释义模板 | 非常+a |
实例 | 运气好的不要不要的 |
形成机制 | “不要”的拟声化重叠 |
备注 |
音节数 | 7-8 |
组块数 | 单 |
是否可扩展 | 否 |
同(近)义构式 | |
反义构式 | |
上位构式 | |
下位构式 |
否定形式 | |
疑问形式 |
变项间关系 | None |
变项-常项关系 | a.补语==不要不要的 |
组块间关系 | None |
是否作主语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作谓语 | 是 | 实例 | 达康书记火的不要不要的! |
是否作宾语 | 否 | 实例 | None |
直接作定语 | 是 | 实例 | 厦门除了鼓浪屿,还有这么多美的不要不要的岛屿! |
带‘的’后作定语 | 否 | 实例 | None |
直接作状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带‘地’后作状语 | 否 | 实例 | None |
直接作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在‘得’后作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形成‘的’字结构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带宾语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带补语 | 否 | 实例 | None |
被定语修饰 | 否 | 实例 | None |
被状语修饰 | 是 | 实例 | 我却被他迷的不要不要的!| 简直好看的不要不要的! |
占据联合结构前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联合结构后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连谓结构前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占据连谓结构后项位置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作介宾 | 否 | 实例 | None |
是否独立成句 | 是 | 实例 | 担心的不要不要的!| 漂亮的不要不要的! |
字面义 | a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
言外之意 | a的程度特别高 |
预设 | 某人、某事或某物具有a的属性 |
蕴含 | None |
感情色彩 | |
语体色彩 | 口语 |
领域限制 | 日常对话、网络用语 |
上下文环境 | None |
:"X得不要不要的"是近年来汉语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的"不要不要的"可以看成一个表达高程度情态的唯补准副词,是在劝止义副词"不要"的拟声化重叠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语法化而来的,是对拟声化重叠形式的深度去范畴化。"不要不要的"从具有开放性的拟声化构形重叠演变成个体性的构词重叠,实现了从语法形态库藏到词库成员的转变。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不要不要的"从拟声化重叠到唯补准副词的演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蹴而就的,充分体现了"共时强度"效应在网络语言语法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X得不要不要的"是当代汉语的新兴程度构式。该构式的句法特点是:"X"可以由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充当;可以独立成句,也能充当谓语、宾语或定语。其语义特点是:构式在语义上可以表达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感情色彩。语用特点是:常用于口头语体,也常见于书面语中的文艺语体,具有语气和修辞表达功能。形成机制是:"不要"发生了语用推理,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社会、心理有限资源的制约,经语言的高频类推作用,"不要不要的"的表达式逐渐格式化,由主观高量否定义本义演变成表示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构式义,形成了从语法构式X1到修辞构式X2的连续统,并有语法化为语法构式X3的趋势。该构式程度标记的语义在隐喻思维机制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从"主观高量否定义"到"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的语义演变。
高程度义构式"不要太X"表达"与听话人预期相悖"的主观情态,该构式具有"出乎意料"的夸张效果。它是从表示劝阻禁止义的"不要太X"发展而来的,这种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存在极大的反差,从而形成了反预期。同样表高程度义的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在句法、语义上与"不要太X"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包括:充当句子成分的差异;能否在特殊句式中使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具有简洁、幽默等特点,备受网友们的青睐,网络用语的流传速度与广度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网上出现频率较高的“X 不要不要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语成分并探讨其语义特征与传播原因。通过查阅第 6 版《现代汉语词典》可以找到副词“不要”表达的是禁止和劝阻的意思。从形式上来看,“不要不要的”很像是通过双重否定来表达肯定意思,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正话反说,一般置于主要中心语后起到补充说明作用,其语法意义相当于补语,除了加深中心语表述的强烈程度,还可以代替不便言说的话语成分,在交际中传达一种委婉语气。
已由 cxy 于 2021-01-01 21:15:53 修改 已由 cxy 于 2021-01-01 21:15:53 修改 已由 cxy 于 2021-01-01 21:15:53 修改 已由 cxy 于 2020-11-02 09:36:23 修改 已由 cxy 于 2020-11-02 09:20:57 修改 已由 cxy 于 2020-11-02 09:19:46 修改 已由 lizhuo 于 2020-10-11 16:47:56 修改 已由 lizhuo 于 2020-10-11 17:03:03 修改
地址:北京大学校内老化学楼二层 |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邮编:100871
电子邮箱:hyyjzx@pku.edu.cn |
固定电话:86-10-62761276
©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